欢迎访问朝阳市中心医院官方网站!

朝阳市中心医院

朝阳市中心医院

厚德精医严谨科学

厚德精医严谨科学

不忘初心牢记使命

不忘初心牢记使命

荣誉

荣誉

新冠疫情医疗救治特殊贡献科室

新冠疫情医疗救治特殊贡献科室

2022年度先进个人

2022年度先进个人

优秀无陪护模式病房

优秀无陪护模式病房

优秀查房科室

优秀查房科室

.

.

先进科室

先进科室

当前位置:
首页
/
/
/
血压要知晓,降压要达标

健康科普

健康科普

血压要知晓,降压要达标

  • 分类:科普知识
  • 作者:李艳华
  • 来源:疾控科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10-08
  • 访问量:895

【概要描述】

血压要知晓,降压要达标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科普知识
  • 作者:李艳华
  • 来源:疾控科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10-08
  • 访问量:895
详情

2022年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

今年的宣传主题是

“血压要知晓,降压要达标”

 

高血压是全球也是我国患病率第一的心血管疾病,被称为危害居民健康和生命的“无声杀手”。

由高血压带来的心力衰竭、尿毒症、视力模糊,甚至会直接导致死亡的脑出血等,都会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。

虽然高血压危害很大,但我们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把血压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。

01知晓高血压血压超标要关注

1.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,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/90mmHg,可诊断为高血压,并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。

2.血压超过130/80mmHg以上即应引起关注,随着血压的升高,可能带来心脑肾的危害,建议开始生活方式干预。

02控制高血压健康生活方式来控压

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高血压的关键,可以总结为一句话:限盐减重多运动,戒烟戒酒心态平。

1、限制钠盐摄入:钠盐摄入过多,高血压的风险增加,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。建议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。

2、减轻体重: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,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,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。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。

3、适量运动:运动可缓解紧张情绪、减轻体重,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。建议根据自身条件适量有氧运动、进行肌肉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。

4、戒烟戒酒:吸烟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,建议戒烟(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)。大量饮酒使血压升高,不饮酒对健康最有益。推荐高血压患者不饮酒。

5、保持心理平衡: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、抑郁状态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,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避免负面情绪,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。

03治疗高血压坚持控压,降压要达标

1.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,鼓励选择每天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,以确保平稳降压。

2.血压达标标准:

由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制的《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(2021年版)》也对高血压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。

【指导规范】

1.35 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 1 次;有高血压和/或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;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 1 次血压,以调整服药剂量。除关注诊室血压外,还应关注患者动态血压、家庭血压、清晨血压等,并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。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见表 1-1

2.对于血压水平高或已有原发性高血压的人群,包括需要降压治疗的人群, 推荐非药物性治疗。非药物治疗包括减重、心脏健康饮食结构、减少钠摄入、补 充饮食中钾摄入、在训练计划指导下的增加锻炼以及限酒。

 3.对于 10 年心血管疾病风险≥10%且平均收缩压≥130mmHg 或平均舒张压 ≥80mmHg 的人群,推荐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;对于 10 年心血管疾病风险<10%且平均收缩压≥140mmHg 或平均舒张压≥90mmHg 的人群,推荐应用抗高血压药 物治疗。

4.对于确诊原发性高血压且 10 年心血管疾病风险≥10%的人群,推荐将血压 降至 130/80mmHg 以下。 

5.对于伴有慢性肾脏病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,降压目标值推荐为130/80mmHg 以下。

6.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原发性高血压人群,推荐在血压水平≥130/80mmHg 时启动降压治疗,降压目标值推荐为130/80mmHg以下。

7.需要降压治疗者应根据患者特点及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。

8.推荐采用家庭自测血压,更有益于改善患者依从性和血压控制水平。推荐 针对性采用动态血压测量,有利于检出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。对于正常高 值血压者[(120~139)/(80~89)mmHg],建议每年复查血压情况及做高血压 相关的健康体检;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,如伴有心肌梗死、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慢 性肾功能衰竭,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。

9.用于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拮抗剂(calcium channel blockers,CCB)、利尿剂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(angiotensin-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,ACEI)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(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, ARB)。

【证据】 

1.在中国人群中,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心脑血管风险。高血压的诊断标 准为: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,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,收缩压(systolic blood pressure,SBP)≥140mmHg和/或舒张压(diastolic blood pressure,DBP) ≥90mmHg。对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,目前正在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患者,即使血 压低于140/90mmHg,也应诊断为高血压。而SBP≥140mmHg且DBP<90mmHg定 义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。动态血压监测(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, ABPM)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:平均24小时 SBP/DBP≥130/80mmHg;白天 ≥135/85mmHg ;夜 间 ≥120/70mmHg 。家 庭 血 压 监 测 (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, HBPM ) 的 高 血 压 诊 断 标 准 为 ≥135/85mmHg , 与 诊 室 血 压 的 140/90mmHg相对应。

35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。有高血压和/或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 增加血压测量次数;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1次血压,以调整服药剂量。目前, 在临床和人群防治工作中,主要采用诊室血压、动态血压监测及家庭血压监测三 种方法。诊室血压由医护人员在诊室按统一规范进行测量,此方法仍是目前临床 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方法。动态血压监测通常由自动的血压测量仪器完成,测量次 数较多,无测量者误差,可避免白大衣效应,并可测量夜间睡眠期间的血压,既 可更准确地测量血压,也可评估血压短时变异和昼夜节律。

家庭血压监测通常由被测量者自我完成,也可由家庭成员等协助完成。因为 血压测量在患者熟悉的家庭环境中进行,故可避免白大衣效应。家庭血压监测还 可用于评估患者数日、数周、数月甚至数年血压的长期变异或降压治疗效果,而 且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参与意识,改善患者的依从性。家庭血压监测用于在初始未 Hom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with Olmesartan Naive Patients to Establish Standard Target Blood Pressure,HONEST)纳入了 21 591 例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,经过平均 2.02 年的随访结果表明,与清晨家庭收缩压<125mmHg 相比,收缩压≥145mmHg 的 患者的脑卒中风险显著增高(HR=6.01,95%可信区间为 2.85~12.69)。有/无远 程监控的自我监测血压用于调整抗高血压药物的效果研究纳入了 1 182 例高血压 患者,1 年的随访结果表明,与采用常规测量方法的患者相比,无远程监控的自 我监测患者的收缩压水平平均降低 3.5mmHg;有远程监控的自我监测患者收缩压 水平平均降低 4.7mmHg。 

2.为进一步指导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,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》 根据血压水平、心血管危险因素、靶器官损害、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,对高血压 患者进行低危、中危、高危和很高危的危险分层(表1-2)。

亚太队列研究显示,血压水平与亚洲人群的脑卒中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 脏病事件密切相关,收缩压每升高10mmHg,亚洲人群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 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%与31%。在西方高血压人群中,脑卒中与心肌梗死发病率 比值为1:1,而在我国高血压人群中这一比值高达5:1~8:1。这提示与西方高血压 人群相比,我国高血压人群的脑卒中风险更大。 

 

3.根据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 修订版》,与血压水平 110/75mmHg 的人 群相比,正常高值血压[血压水平(120~139)/(80~89)mmHg]人群的 10 年后 心血管风险增加 1 倍以上。一项包括 16 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,与使用安 慰剂者比较,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采取积极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可使脑卒中发生 风险下降 22%。 

4.一项荟萃分析纳入了74项研究,结果显示,当基线收缩压在140mmHg以上 时,降压治疗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;而当基线收缩压在160mmHg以上时, 降压治疗能够显著降低31%的脑卒中风险。老年人高血压试验(the Hypertension in the Very Elderly Trial,HYVET)显示,对于年龄≥80岁的高血压患者,将血压控 制在150/90mmHg以下可显著降低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及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 的发生率。 

5. 研 究 表 明 , 依 从 降 压 治 疗 饮 食 疗 法 (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,DASH)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。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(China Stroke Primary Prevention Trial,CSPPT)纳入了20 7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,随 机分配到依那普利10.0mg或依那普利叶酸片10.8mg组,经过平均4.5年的随访结果 表明,与依那普利组相比,依那普利-叶酸组的脑卒中风险显著下降(HR=0.76,95%可信区间为0.64~0.91)。进一步的对男性患者的事后分析表明,在从不吸烟 且有叶酸缺乏的患者中,叶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(HR=0.36,95%可 信区间为0.16~0.83);而在有吸烟史且叶酸水平正常的患者中,叶酸治疗也可 以显著降低脑卒中风险(HR=0.69,95%可信区间为0.48~0.99)。

大量临床试验证明,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脑卒中。一项包括 31 项 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,与未使用药物治疗相比,降压治疗能使脑卒中风险降 低 32 %(95 % 可信 区间 为 25% ~39 %) 。另一 项荟 萃分 析对 基线 血压 > 140/90mmHg 的受试者使用不同类型抗高血压药物作为一线治疗进行了脑卒中风 险评估,与安慰剂或不治疗组相比,噻嗪类利尿剂(RR=0.63;95%可信区间为 0.57~0.71)、β受体阻滞剂(RR=0.83;95%可信区间为 0.72~0.97)、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抑制药(RR=0.65;95%可信区间为 0.52~0.82)和钙通道阻滞剂(RR=0.58;95%可信区间为 0.41~0.84)均能降低脑卒中风险。一项包括 13 项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,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类抗高血压 药物可降低致死和非致死性脑卒中风险。糖尿病和心血管行动(Action in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: Preterax and Diamicron-MR Controlled Evaluation , ADVANCE)研究结果显示,在糖尿病患者中采用低剂量培哚普利/吲达帕胺复方 制剂进行降压治疗,与常规降压治疗相比,可降低 9%的大血管和微血管联合终 点事件。心脏终点事件预防评估-3(Heart Outcomes Prevention Evaluation-3,HOPE 3)研究结果则显示,坎地沙坦/氢氯噻嗪复方制剂降压治疗与安慰剂相比可使 SBP/DBP 降低 6/3mmHg;基线 SBP 在 143.5mmHg 以上时,降压治疗组心血管风 险显著低于安慰剂组;而在 SBP<131.5mmHg 的患者中,积极降压治疗组心血管 风险并未下降。非洛地平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研究(Felodipine Event Reduction, FEVER)研究是一项在中国人群中进行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,共纳入了 9 711 例高 血压患者。结果表明,与低剂量氢氯噻嗪+安慰剂相比,低剂量非洛地平+低剂量 氢氯噻嗪组的患者收缩压显著降低(142mmHg vs. 138mmHg)。进一步的亚组分 析发现,积极的降压治疗在没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(-39%,= 0.002)、基线 收缩压<153mmHg(-29%,= 0.03)及高龄患者(-49%,P<0.001)中的脑卒 中风险显著降低。收缩压干预试验(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, SPRINT)纳入了 9 361 例收缩压≥130mmHg 且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(排除 9糖尿病)的患者,平均随访 3.26 年后表明,与标准治疗(平均 SBP 降低至 140mmHg 以下)相比,采用强化降压治疗(平均 SBP 降低至 121mmHg)可显著降低心脑 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(HR=0.75,95%可信区间为 0.64~0.89)。心脏结局预防评 价-3(Heart Outcomes Prevention Evaluation-3,HOPE-3)试验纳入了 12 705 例心 血管中危风险但无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,平均 5.6 年的随访结果显示,在基线 收缩压>143.5mmHg 的人群中,坎地沙坦联合氢氯噻嗪能显著性地降低第一联合 终点风险(包括心源性猝死、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)(HR=0.73)。

素材来源: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、2022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要点,《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(2021年版)》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朝阳市中心医院

联系方式

本部地址:辽宁朝阳市朝阳大街二段六号

燕北院区地址:辽宁省朝阳市双塔区朝阳大街一段278号
点击查看地图
邮编:122000

微信公众号

扫描二维码
关注移动官网

页面版权归 朝阳市中心医院所有 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》 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   锦州  辽ICP备20000267号-1

可信